用鏡頭記錄街角故事熱血的「吃麵」青年
文/沈彥妤
「在夢想能當飯吃嗎?不行的話,就先吃麵吧!」
在台中沙鹿組成的SALU團隊,以各種生活體驗為題材拍攝系列影片。團長林子竣就像《航海王》裡的魯夫,抱持著滿腔熱血和堅持不懈的信念,和夥伴們航行在名為夢想的海域中。每次的挑戰都在開創人生新篇章,同時也向世界注入善的力量,他的眼神散發光芒,對世界有著期待,用影像讓大眾看見人的可能。
生活是場冒險,一切從「好奇」出發
帶著一顆好奇的心,子竣時常關注社會中不同族群,希望能夠了解他們的生活,藉由觀察、深入接觸與對談,他實際經歷街友、身障者在社會上可能遭遇的不便。
憶起大學初次在校門口和一位街友伯伯相遇的故事,子竣說:入學日那天原本因環境陌生而緊張不安,卻在聽到伯伯一句宏亮且親切的「早安!」,焦慮之情頓時煙消雲散,也發現伯伯正在販賣的雜誌────《The Big Issue》,是一本透過街友及弱勢族群販售,使其可自營生計的管道。為了提倡街友並非普遍大眾存有的既定形象,SALU於是開始了街友環島計畫,三個人以搭便車的交通方式,尋找台灣各地街友,傾聽他們的故事,即使一路飢餓、面臨接踵而來的困難,最終為期12天的旅程,他們仍做到了!
「輪椅雙塔」、「傻子走路」、「街頭求生168小時」、「我家很髒」等其他系列也引起熱烈迴響,而「十萬瓶蓋牆」經過四個月收集與創作,最後在兩百多人的共同努力下,成功用十萬個瓶蓋打造一面環保藝術牆。實際體驗輪椅族日常時,子竣屢屢遇到窘境。被插隊、上下公車的危險狀況和不友善的「無障礙」公共設施都使他感到無助,然而沒有別人的協助,他無法憑一己之力完成,也因此得時時刻刻提心吊膽,深怕造成其他人困擾。子竣坦言,「道歉是我那十二天最頻繁說出口的話,但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生活只能一直向他人說不好意思、對不起。」
熱血的意義在於邁出舒適圈
和夥伴們從事許多公益挑戰與創作,試圖在行動中突破自我極限。「別人可能會覺得我們很傻、很天真,都做著CP值很低的事情。」,但秉持「先做再說」的態度,子竣認為只有先嘗試了才會有成長,並鼓勵每位追夢的人盡情揮灑熱情與汗水。
熱血並非要去實踐多麼瘋狂的想像,而更貼近於是否有勇氣去做出改變。不論是面對過往的害怕,抑或是練習一直以來自認不可能辦到的事物,只要踏出第一步,這就是熱血。創業路上,他們駕駛著承載夢想的巴士——布蘭克,行遍台灣,車頭的空白象徵SALU擁有無限可能,等待被未來填滿。
因為在乎,所以去做
SALU關注不同面向的社會議題,用影像真實記錄著創業的一點一滴,不僅從各種挑戰系列裡反思自我,也不時向社會大眾傳達核心價值:「善」,子竣說:「這是身為新媒體應做的事」。他希望以自己的體會,喚起大眾對環境永續的意識;希望人們對弱勢族群有多一份的認識與理解,漸漸撕下對其既有的標籤;讓觀眾在觀看任務系列時重拾對冒險的渴望,並練習感謝周遭發生的事物,知道目前所擁有的並非理所當然。
「體驗終究會結束,但對那些真的不便的人而言,不便卻可能伴隨一輩子。」世界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,因為我們無法代替他人經歷任何事;然而,多去了解弱勢族群的現況,開始調整看待他們的方式,又或是留意相關的資訊,都能更貼近他們一些。唯有如此,才能減少誤解和偏見,帶給他們更友善的環境。
快節奏的時代中依然保有溫度
現今社群媒體蓬勃發展,似乎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但子竣從自身做起,用行動觸動人們、以故事在網路上發揮影響力,將弱勢族群的樣貌更完整的呈現在平台上,這群青年的力量,正在社會持續發酵。
回首過去被瓶頸、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時期,子竣以「變電箱」描述心理狀態,除了時刻調整、降低壓力,也要學會把時間還給自己和身邊重要的人,找到舒適的平衡。或許,人生可以用「實驗」來比喻,先加一點傻氣,接著倒入些許勇氣,最好再放進大量的熱情,雖然結果無法預測,但過程很好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