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國立中央大學公益傳播中心 - Center for Media and Social Impact at National Central Univ.
  • 首頁
  • English
  • 訂閱電子報
國立中央大學公益傳播中心 | Center for Media and Social Impact at NCU Logo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成立起源
    • 使命目標
    • 顧問指導
      • 第三屆諮詢委員
      • 第二屆諮詢委員
      • 第一屆諮詢委員
    • 年報
    • 中心成員
    • 榮譽大使
  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最新消息
    • 活動訊息
    • 新聞發佈
    • 活動協宣
  • 教學
    • 公益傳播大使計畫
      • 111學年度|第四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招募資訊
        • 錄取名單公告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  • 作品集錦
        • 成員名單
      • 110學年度|第三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招募資訊
        • 錄取名單公告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  • 作品集錦
        • 成員名單
      • 109學年度|第二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• 108學年度|第一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• 107學年度|實習計畫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• 公益傳播學程
      • 歷年公益學程照
  • 中心活動
    • 公益傳播獎
    • 公益傳播線上沙龍
    • 公益傳播週
    • 台新合作
  • 公益慈善研究
    • 公益義行指數與公益行為調查
    • 台灣公益慈善新聞大數據分析
    • 公益傳播知識庫
  • 公益媒體資料庫
    • 公益傳播大使作品集錦
  • 獎學金申請
    • 申請辦法
    • 錄取名單公告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成立起源
    • 使命目標
    • 顧問指導
      • 第三屆諮詢委員
      • 第二屆諮詢委員
      • 第一屆諮詢委員
    • 年報
    • 中心成員
    • 榮譽大使
  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最新消息
    • 活動訊息
    • 新聞發佈
    • 活動協宣
  • 教學
    • 公益傳播大使計畫
      • 111學年度|第四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招募資訊
        • 錄取名單公告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  • 作品集錦
        • 成員名單
      • 110學年度|第三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招募資訊
        • 錄取名單公告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  • 作品集錦
        • 成員名單
      • 109學年度|第二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• 108學年度|第一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• 107學年度|實習計畫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• 公益傳播學程
      • 歷年公益學程照
  • 中心活動
    • 公益傳播獎
    • 公益傳播線上沙龍
    • 公益傳播週
    • 台新合作
  • 公益慈善研究
    • 公益義行指數與公益行為調查
    • 台灣公益慈善新聞大數據分析
    • 公益傳播知識庫
  • 公益媒體資料庫
    • 公益傳播大使作品集錦
  • 獎學金申請
    • 申請辦法
    • 錄取名單公告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成立起源
    • 使命目標
    • 顧問指導
      • 第三屆諮詢委員
      • 第二屆諮詢委員
      • 第一屆諮詢委員
    • 年報
    • 中心成員
    • 榮譽大使
  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最新消息
    • 活動訊息
    • 新聞發佈
    • 活動協宣
  • 教學
    • 公益傳播大使計畫
      • 111學年度|第四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招募資訊
        • 錄取名單公告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  • 作品集錦
        • 成員名單
      • 110學年度|第三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招募資訊
        • 錄取名單公告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  • 作品集錦
        • 成員名單
      • 109學年度|第二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• 108學年度|第一屆公益傳播大使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師資陣容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  • 107學年度|實習計畫
        • 培訓課程:開課資訊
        • 活動相簿
    • 公益傳播學程
      • 歷年公益學程照
  • 中心活動
    • 公益傳播獎
    • 公益傳播線上沙龍
    • 公益傳播週
    • 台新合作
  • 公益慈善研究
    • 公益義行指數與公益行為調查
    • 台灣公益慈善新聞大數據分析
    • 公益傳播知識庫
  • 公益媒體資料庫
    • 公益傳播大使作品集錦
  • 獎學金申請
    • 申請辦法
    • 錄取名單公告
我聽⾒另⼀種聲⾳cmsi.ncu2022-03-09T11:10:52+08:00
  •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伊甸烘焙咖啡屋
  •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附設愛不囉嗦長庚庇護商店
  • 財團法人台灣省天主教會新竹教區附設桃園市私立天使發展中心
  • 社團法人台灣樂作創益協會
  • 社團法人臺北市蒲公英聽語協會
  • 桃園市禾豐文創印刷庇護工場
  • 台灣小螞蟻教育關懷協會

我聽見另一種聲音

文/簡穎

緣起——遇見蒲公英

在隨處可見、平平無奇的住宅區中,隱藏著不平凡的聽損者天堂。
在臺北市中山區的一處小巷弄中,座落著「臺北市蒲公英聽語協會」。進入協會內部,便會看見由木質地板和童趣壁紙共同組成的溫馨課輔教室。每逢周末,教室內常會傳來聽損兒童的琅琅讀書聲,襯著窗外的日光,更顯得歲月靜好。

(圖說:課輔老師認真地向學生講解課本內容)

協會創辦人——謝莉芳女士,本身就是一位聽損者的母親。一開始聽到女兒被診斷 為重度聽力障礙時,她難過得無法接受事實。但身為一位母親,她在消沉過後仍決心面對現實,用盡一切資源,為孩子、也為自己尋求出路。

在謝莉芳女士細緻的教育陪伴下,她的女兒——小瑄(化名)健康長大,不僅獲頒國語演說與作文冠軍,甚至還四度榮獲文化部「文薈獎」的殊榮!受到女兒的成功鼓舞,謝莉芳女士也萌發了幫助更多聽損孩子的念頭。

在成功考取「語言治療師」證照後,謝莉芳女士憶起至今接受過的善意與援助, 漸漸有了成立聽損協會的理想。後來在2016年八月,「蒲公英聽語協會」終於正式成立,而「蒲公英」的名稱,則源自於女兒的一段文章:「我的父母選擇把給我的愛再給出去,這樣才會完全。我們都是有生命韌性的蒲公英,讓我們一起把愛的種子散播出去,聽見世界,讓愛遠行。」

開口說話,我們做到了!

由於自己本身就是一位語言治療師,謝理事長對協會的課程規劃非常上心。在彙整親身經驗與評估實際情況後,協會針對不同年齡層,開辦了各式各樣的聽損輔助課程。例如:針對6歲以下兒童量身打造的「一對一聽語課」、專為高中以上聽障學生開辦的「志工訓練」,以及特別邀請具特教背景的經驗者擔任課輔老師的「週末課輔班」等等。

實際走進教學現場,我們發現,不論是國小生抑或是國中生,每位同學都相當踴 躍的舉手發言,上課氛圍積極。台上老師講課時,也會主動放慢語速,尤其在講解英語發音時,往往不厭其煩的重複念誦,一字一句,唇形標準,只為了讓每一位聽損同學都能學到正宗的英語發音方式。

(圖說:課輔班採用互動式教學,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上台發言)

跨越障礙的喜悅

女兒在課輔班上課,自己本身也是協會理事的黃政維先生表示:「自己也是聽損人士,雖然能教女兒一些手語,但沒辦法為她提供更充足的學習協助。所以透過協會,老師們用心的教導發音,也給予很多資源,很好的補足了這個部分。」

講到日常與女兒的溝通方式,黃政維先生也坦言:「一開始其實很擔心,因為女兒和我都聽不到,但後來發現其實還好,因為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都不一樣。培養默契,用唇語和手語去溝通。孩子裝上電子耳後,聽力變好,和爸爸講話時還會主動放慢速度並搭配手語呢!」

黃政維先生的女兒——多多(化名),在電子耳的輔助以及協會的幫助下,能與一般人正常溝通。為了讓女兒跟一般的小朋友多多交流,黃政維先生不論是幼兒園還是國小,都選擇了一般學校。如今,國小二年級的多多擁有自己的好朋友,下課時會一起在走廊聊天、去廣場玩溜滑梯,如同一般的小朋友一樣,過著充實美好的校園生活。

(圖說:黃政維先生向我們分享他與女兒的溝通情況)

我能說話,我沒什麼不一樣

自身也是聽損朋友的Eva小姐(化名),在接受採訪時坦率道:「我確實曾因為聽損而感到自卑。學生時代,大家對聽損沒有那麼多了解,有家長以為聽損是會傳染的,就會叫自己的孩子不要和我接觸,其實那時心理蠻受傷的。後來到高中資源教室 ,認識了兩位也是聽損的朋友,他們彼此用手語溝通,和我則透過唇語及紙筆交流。在相處過程中,我發現他們不會因自己的狀況而感到自卑,反而積極面對。他們羨慕我有表達的能力,我們都會互相學習、欣賞對方的優點。」

在回憶當初加入協會的契機時,Eva小姐笑著說道:「在原本的生活圈裡,除了弟弟是聽損者之外,我幾乎沒有其他的聽損朋友。謝理事長是我做完人工電子耳手術後,為我進行聽語復健的老師。在民國105年創辦協會之初,謝理事長就邀請我擔任志工,希望我能帶給同樣是聽損的朋友樂觀和積極的想法。後來進了協會,感覺就像個大家庭一樣,裡頭的大家都會互相幫助。」

如今,Eva小姐已是「蒲公英聽語協會」的監事之一,對協會有深刻的了解,她表示︓「協會目前針對不同的年齡層,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和講座。例如『職場發 光say yes』講座,會讓聽損朋友上台分享職場上遇到的人和事。此外還有『心靈成長工作坊』,幫助聽損朋友認識自己。『遇見美好關係』則是在分享有關如何面對人際關係的問題。這些活動的目的都是讓聽損者自我成長!」

(圖說: Eva小姐向我們分享協會珍藏的活動相簿)

多一點關懷,多一點耐心,聆聽他們的聲音

即便是在現今的台灣社會,聽損者在日常生活中,仍會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。 Eva小姐苦惱道:「在捷運、公車、社區廣場等公眾場合時,我們是非常聽不清楚廣 播內容的。所以我們一直希望相關單位可以把資訊公布在FB或LINE等平台上,讓我們可以用文字接收訊息。」

除了聽不清廣播系統之外,Eva小姐也時常面臨「在吵雜環境下聽不清楚身邊的人在說什麼」、「朋友在背後叫她,她卻沒反應」等窘境。但即便如此,Eva小姐依 舊十分樂觀。採訪最後,她熱情的拿出協會過往的活動紀錄,手指撫過那一張張的照 片,Eva小姐的眼中泛起了溫柔的笑意。

身為一般人的我們,在面對聽損朋友時,可以用拍肩取代呼喊︔複誦輔助廣播。主動放慢語速,保持尊重,只要一點簡單的舉動,就可以讓我們跟「臺北市蒲公英聽語協會」並肩同行,將愛散播世界。

✿ 觀看影片 ✿

© Copyright 2022 國立中央大學公益傳播中心|☎:03-4227151 ext. 66020|📬Email :cmsi.ncu@g.ncu.edu.tw |中央大學隱私權政策聲明
FacebookYouTubeEmail
Page load link
Go to Top